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电商换市”当头,义乌实体经济何以在数字经济中“乘风破浪”?

“在多家商铺里,店主或看电影、或在网上玩“斗地主”、或在玩手机”,一位专业记者在2014年深入走访义乌时详实记录道。

近些年来,义乌店面租赁价格、数量、城镇人流的锐减背后,是电子商务的一路高歌猛进。很多商铺老板反映,从2014年开始“什么都卖不动了”,到了今年“才有所起色”。曾经小商品城最为火爆之时,还涌现出“炒商铺”的奇景:一间商铺租下来,过阵子再转手租出,以此换得很高的回报。“小商品城早已不像原来那般人声鼎沸,很多商铺也都闲置下来了。”甚至来义乌游玩的游客也纷纷表示,“炒商铺”的太平盛世一去不复返。

眼下,义乌传统经济模式所受的冲击毋庸置疑。直面如此猛烈的冲击,义乌拿出“鸡毛换糖”的闯创精神,坚定地选择顺势而变、随时而为。

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是“鱼水关系”,绝非“水火不容”

早在2012年,电商行业方兴未艾之时,洞见者们对义乌实体商品市场发展的焦虑绝非“杞人忧天”。

“义乌若不把握住时代机遇、不顺势而变,将会面临发展危机”,时任义乌市委书记黄志平高瞻远瞩,明确指出,“电子商务与线下的实体店不但不是‘水火不容’,反而应是‘鱼水关系’”。事实证明,将中国乃至世界的网商都聚拢到义乌来,并打造成“国际电子商务城”并非是梦,即便义乌那年才拥有各类网商5万余家。

据阿里研究中心统计,仅仅经过一年的摸索,注册地在义乌的淘宝卖家(含天猫)账户便已涨至10万,这同时意味着,义乌淘宝卖家账户的数量已超越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数量(7万家左右)。

不出所料,近四年时间里,义乌的网上交易额逐渐跑赢传统的小商品城交易量。有数据表明,“2013年上半年义乌电子商务总交易额391亿元,同比增长45%”。而在2016年11月时,义乌包括内贸、外贸在内的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642亿元人民币,小商品城成交额则定格在974.3亿元。

义乌人看似奋起直追、勇站潮头,但细细追寻,其背后确有“网商”的传统可循,并非空穴来风。二十一世纪到来后,义乌商人便开始通过阿里巴巴B2B平台开辟国际贸易新通路:大批的个人网商进驻义乌,他们以商贸城为核心、货源展开电子商务;自那时起,数批商贸城商户开始主动拥抱电子商务领域,整个商贸城也有意从“线下”游移至“线上”。2012年时,近四成的商贸城的商户便拥有了各类型的电子商务平台账号,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完美愈渐成为“标配”。

义乌女孩孙燕燕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经营的布艺产品不仅在义乌商贸城内的四间店铺售卖,还重点发展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市场拓展,包括联系客户、设计师、以及加盟店等业务。以往的商品都要囤积库存,按量发货,流程繁琐复杂。而如今,客户只需每周在网上看新品,不仅节省了库存成本,还能让更多人看到她的创意产品。

类似的企业案例不胜枚举,例如从事光伏照明生意的新源照明公司,其店铺生意门可罗雀,但业绩却稳步提升。“公司每年有1000万营业额,其中90%是在线上完成的”,老板陈方顺介绍道。与此同时,公司的两位女职员一直窝在电脑前不停地敲击着键盘。

政府力推“电商换市”,商企摸着石头过河

义乌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看似水到渠成,实则却有四伏的潜在危机。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让义乌的商贸发展摆脱现有的成功模式,心甘情愿地“重头再来”?

“电商换市”政策在商贸模式转型过程中功不可没。“电商换市”并非简单地“换”掉市场,而是包括将商品销售电商化、居民消费电商化以及各类服务电商化。这既包括建立和引进新的电商企业,也包括原有企业通过互联网来实现飞跃和转型。

而义乌则成为浙江一带“电商换市”的排头兵。在大政策的指导框架下,义乌相继出台了诸多具体措施,针对发展转型过程当中的众多痛点,进行逐一攻克,同时加速推动整个城市的商贸发展转型。

在此之前,义乌是以小商品批发为主要经济形式的城镇,而电商化转型需要启动新的资金支持。于是,义乌政府当机立断,财政部门从“源头”解决问题:每年设立3000万元的电子商务专项资金,成立电子商务产业引导基金,建立电子商务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解决电商发展初期资金来源的问题。

另外,相对高昂的场地租金成为企业发展电商事业的“心头大患”。经过小商品市场几十年的红火发展,整个义乌可谓寸土寸金,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仓储、办公和员工宿舍等场地的租金均成为了限制新兴电商企业的巨大障碍。为解决企业难处,义乌政府根据企业是否受让土地、自身规模和类型的不同,针对年轻电商企业推行场地租金、补助等帮扶政策,从而大大减轻了企业的场地成本。

对接资源、协同创业对网商的发展至关重要。义乌通过招商建设网商产业园,不仅为建设产业园企业提供一定补贴,还助力网商聚合资源、协同发展。如今,升级后的义乌网商产业园已经脱胎换骨:从之前的1.0版本即简单的“办公场所+生活配套”服务演变成“办公场所+生活配套+服务配套+仓储/物流/软件+数据/标准/渠道”的4.0模式。例如,定位于电子商务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的真爱网商,构建起了一个集天仓SCM系统的选品、店铺代运营、分销平台、商家入驻园区等环节的服务体系,为传统制造企业和品牌商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

大批新型服务平台的喷涌式出现,更是促进了义乌“线上+线下”商贸的融合发展。“义乌购”平台的推行针对解决线下痛点问题,所有来义乌的客商不仅能在“义乌购”上看到各个商户的完整3D实景图,还可查询商户诚信信息,任何失信行为都会在“义乌购”上登出说明;“拨浪鼓”市场综合服务平台自主开发了网上缴费、代开发票等七大服务模块,方便商户和客商沟通;针对义乌市场特色的移动服务SAAS平台“义采宝”,高效对接了供求两端。

对义乌的商业转型之路而言,硬件方面的痛点值得注意,但其软实力——人才的缺失问题更引人深思。曾经的义乌,一方面缺少互联网销售人才,一方面又留不住已有的精兵强将。“在义乌网商干过的人,到深圳可以很容易的找到更好的工作,人才真是留不住”,义乌的诸多商户反映。

鉴此现状,义乌工商学院、焦点培训为代表的教育培训机构,积极为提升电商人才储备积极出力。同时,义乌市政府2013年还启动了“30万电商人才培训工程”,特别邀请上海交大、浙大等7所名校在义乌创办了电子商务虚拟大学,专门培养、引进高层次商务人才。为挽留住这些高级人才,义乌政府部门全力以赴,对人才进行房屋租赁和子女入学等相关方面的奖励,已解除其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义乌借力先天优势,成为传统外贸城市转型新标杆

当义乌“电商换市”的网络化转型已成气候,我们又该如何评估这一革新的重要意义?

随着网购的不断风靡,其已成为称为一种不可逆的潮流趋势。互联网的神奇与便捷之处不言而喻,供给方和需求方可不受任何时空限制,但却能够更为方便精准地找到彼此,缩减交易成本。因此,由互联网滋生的卖家与买家定会越来越多,固化的线下贸易自然会经历萎缩。当实体店铺不再是联结工厂和消费者间的唯一渠道时,传统的商贸城市的转型便迫在眉睫,而义乌则成为了这类转型城市的新标杆。

自2014年起,阿里研究院每年均会发布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aEDI)。这一指数基于阿里巴巴平台的海量数据和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反映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情况。在“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县域版(aEDI-county)”,义乌从2014年起,已经三年蝉联这一榜单榜首。这期间,义乌的指数也从2014年的34.516,攀升至49.352,遥遥领先于第二名浙江永康的28.484。义乌的示范性实践自然带动了各地在网络化转型的实践,也对全国各地的县域网络经济发展产生了绝对影响。三年间,各网商大县的aEDI-county指数都在不停上涨。

若挖掘义乌商贸成功发展背后的秘籍,以此推动全国范围内相似城市的转型发展,以下三个方面不可或缺:

首先,义乌拥有扎实且优良的产业基础。义乌在转型之前,小商品市场早已享誉海内外。背靠世界级小商品市场,新兴的网店有着便捷的进货、换货、退货渠道,近乎能够满足网络上消费者的各类要求。同时,义乌极度发达的物流业令旁人称赞,无论是极高的发货效率还是低廉的物流成本,均为网商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地基。

其次,义乌具备稳定的政策保证。义乌转型的成功来源于“电商换市”的政策,而这一政策的稳定执行,源自创业企业无条件的包容与支持。经济的转型调整成本常常面临高压力,政府的主心骨力量不容忽视,稳定的政策自然成为义乌转型成功的必要条件。

最后,义乌拥有全方位的战略视角。推动互联网化的全面转型,并非扶植一两个标杆企业就能一蹴而就。微观而论,宽带、无限网络等基础设施是互联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品;宏观而言,为网商企业提供培训、融资、数据、软件等各类第三方服务机构也是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持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互联网化的商贸转型”更像是一种“城市转型”。由此,我们需要以全局视角来审视,以战略眼光来规划,如此才能使得这一经济转型是可持续的、拥有无限发展潜能的。

(注: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均不代表凤凰国际智库立场)

欢迎关注凤凰网国际智库官方微博: